慢半拍地看到這篇文章=w=a
拉昂講得不錯啊
大部分的要項都提到了:3
以下為修正與補充:
2. 第二人稱:主要是以旁觀者,看週遭或是主角的發展,算是寫歷史故事書的寫法。
第二人稱應該是所謂的「書信體」
是「我」對於「我想像中的你」所寫成的故事
通篇著墨於「你」
很神奇吧,這種文體要怎麼寫成長長的小說呢?
恩,就是可以,市面上也有作品問世喔:3
7.什叫散文化?
關於這點只是我一些小小的看法,我覺得有些作者過於刁鑽文章的美麗及想要讓讀者更加了解作者所描述的世界,這時就會容易陷入作品散文化的現象,寫小說不是寫散文,小說是要讓讀者能輕鬆去享受或是體會或是感受這個故事,而不是看作者在賣弄文字的優美,及一大堆華美而不實的句子,這種文除了讓讀者看起來吃力,同時還會覺得作者花那麼多字來描述一個人物或是事物,實在是癈言太多,因為我不會寫散文,所以在此我較沒辦法舉例,但是我要說的事,很多事物是要慢慢累積起來的,而不是光靠許多華而不實的形容詞來加強讀者對事物的印象,如何要描述主角的內心世界,而用了太多外在的形容詞,如風景是如何,或是那根植物長得如何,又或是哪個現象讓主角產生當時的心情,哀傷就哀傷,不需要用太多的什麼夕陽西下,或是什麼水流去,又或是天上的烏雲什樣了,精減帶過就行了,不用描那麼多事件來說明主角內心的複雜性,因為這些是要讓主角在文中慢慢展露開來,一口氣說一堆形容詞,真的是沒辦法加深讀者的印象的。
俺舉個例子好了
「夕陽西下,把地平線都渲染上一片殷紅,寒鴉點點,波光粼粼,畫面是如此的美,美得有點憂傷,不禁讓瑩瑩淚光滑下她的臉頰……」
不曉得這個爛例子有沒有表達出拉昂想說的事
這種寫法應該不算是散文化吧
小說本身就是一種比較散化的文章
拉昂你想講的應該是「避免過度使用華麗不實的文字」
不過在描寫上
使用適當的形容詞反而比單單講「她如何如何」更具有效果
故事可以帶出原因
但很難帶出情感程度
光靠經驗來感動讀者似乎有些困難
畢竟不是很多讀者都能了解某些事件帶來的衝擊是什麼感受
如上面那個爛句子稍微修一下
就變成了:
「夕陽駝著漫天彩霞,緩緩沒入粼粼的波光中。佇足浪濤環伺的岩岸,她的身影被餘輝拉長,一陣微鹹的風撩起髮絲,也輕輕揩去她眼角的淚光……」
雖然句子還是很爛(被巴),字詞依然華美
也同樣是用景物去描寫她的憂傷
但不同於上一句「畫面是如此的美,美得有點憂傷」的直述
取而代之以純景色來描寫
在最後一句以「淚光」點出她的憂傷
也同時把原本畫面中的孤獨感
添加一絲愁意
以情感程度來講
最前面的那句話深於「她很憂傷」
上面那句,又比最前面的那句更深刻
這種以景入情的手法很能表達出比較深刻的情感
不過要注意使用時機
如果每一段都來個夕陽西下,烏雲滿天,趴啦趴啦的
那就如拉昂所說的
「華而不實」
其他類似的方法還有借喻、暗示等等
不過比較不建議使用
因為對於一個初手來講
想要靠暗示等手法來達到效果
到最後就變成一堆只有作者才看得懂的字詞
在筆鋒還沒磨利前,建議還是別亂跳
以上
如有謬誤,煩請不吝指教